广州首批公共单车22日上路 骑一小时免费
发布时间:
2010-06-22 00:00
访问量:
广州市交委20日表示,6月22日起,《广州市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运营管理试行办法》将正式实施。首批18个公共自行车租赁点集中在BRT沿线(华景新城至科韵路段),将同步投入使用。
广州市民可以在办理相关手续后,持羊城通刷卡租车;而没有羊城通的外地游客则可凭身份证办理“会员服务卡”,享受同样的租车服务。据悉,广州市公共自行车服务网络规划,分三步实施,先试点后推广。《广州市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运营管理试行办法》有效期1年;有效期届满,将根据实施情况依法评估修订。
公共单车租赁网点首批18个
据记者了解,按照计划,中山大道的BR T沿线,共要设置50处公共自行车停放点,可供4840辆单车同时停放。
有管理人员表示,即将投入使用的首批18个公共自行车租赁网点,只是广州市鼓励绿色出行的“先锋部队”。初期,每个租赁点会先配置40辆自行车进行试点。他提醒市民注意,这些公共自行车租赁网点原则上只提供租赁服务,只用于停放提供租赁的公共自行车,在功能上并不是普通的自行车保管站。
亚运前公共单车数量要破万
有消息人士告诉记者,亚运前,广州还将有多批此类的公共自行车租赁网点投入使用。按照目前的计划,今年10月底前,广州的公共自行车数量将达到1万辆。而长期的目标,是实现主干道每500米就有一个公共自行车租赁点。
据悉,广州市民只需要办理相关手续后,就可刷羊城通卡进行租车;没有羊城通卡的外地游客,则可以通过办理“会员服务卡”的方式实现租车。
首期网点分布在BRT沿线
据市交委介绍,广州市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的建设网点,主要选择在公共交通网络、枢纽站、客运站、地铁出入口及商业街、居住区、机关、学校、医院等人流集中地。
公共自行车服务网络规划,分三步实施:先试点后推广,边建设边完善。首期服务点主要分布在BR T沿线;二期服务点主要分布在全市公交站场和客运站场;三期服务点主要分布在金沙洲、亚运城、同德围、南沙区等区域。
“最后一公里”难题有望解决
对于公共自行车服务网点设置《广州市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运营管理试行办法》明确规定:一是网点规划要充分利用公共交通网络资源,方便乘坐地铁、公交车、客运车辆、轮渡等公共交通工具的市民及游客使用公共自行车进行短途接驳;二是服务网点要以主要公共交通要道、枢纽站、地铁出口及商业街、居住区、机关、学校、医院等人流集中的区域为依托,以点带线,以线联面,逐步辐射形成网络。这样的目的是用于满足市民短程交通的接驳需求,解决市民搭乘公共交通出行后从站点到目的地“最后一公里”和短途出行问题。
广州市民可以在办理相关手续后,持羊城通刷卡租车;而没有羊城通的外地游客则可凭身份证办理“会员服务卡”,享受同样的租车服务。据悉,广州市公共自行车服务网络规划,分三步实施,先试点后推广。《广州市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运营管理试行办法》有效期1年;有效期届满,将根据实施情况依法评估修订。
公共单车租赁网点首批18个
据记者了解,按照计划,中山大道的BR T沿线,共要设置50处公共自行车停放点,可供4840辆单车同时停放。
有管理人员表示,即将投入使用的首批18个公共自行车租赁网点,只是广州市鼓励绿色出行的“先锋部队”。初期,每个租赁点会先配置40辆自行车进行试点。他提醒市民注意,这些公共自行车租赁网点原则上只提供租赁服务,只用于停放提供租赁的公共自行车,在功能上并不是普通的自行车保管站。
亚运前公共单车数量要破万
有消息人士告诉记者,亚运前,广州还将有多批此类的公共自行车租赁网点投入使用。按照目前的计划,今年10月底前,广州的公共自行车数量将达到1万辆。而长期的目标,是实现主干道每500米就有一个公共自行车租赁点。
据悉,广州市民只需要办理相关手续后,就可刷羊城通卡进行租车;没有羊城通卡的外地游客,则可以通过办理“会员服务卡”的方式实现租车。
首期网点分布在BRT沿线
据市交委介绍,广州市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的建设网点,主要选择在公共交通网络、枢纽站、客运站、地铁出入口及商业街、居住区、机关、学校、医院等人流集中地。
公共自行车服务网络规划,分三步实施:先试点后推广,边建设边完善。首期服务点主要分布在BR T沿线;二期服务点主要分布在全市公交站场和客运站场;三期服务点主要分布在金沙洲、亚运城、同德围、南沙区等区域。
“最后一公里”难题有望解决
对于公共自行车服务网点设置《广州市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运营管理试行办法》明确规定:一是网点规划要充分利用公共交通网络资源,方便乘坐地铁、公交车、客运车辆、轮渡等公共交通工具的市民及游客使用公共自行车进行短途接驳;二是服务网点要以主要公共交通要道、枢纽站、地铁出口及商业街、居住区、机关、学校、医院等人流集中的区域为依托,以点带线,以线联面,逐步辐射形成网络。这样的目的是用于满足市民短程交通的接驳需求,解决市民搭乘公共交通出行后从站点到目的地“最后一公里”和短途出行问题。